作者: 吳博貴 醫師 / 醫學博士



血管性骨囊腫是一種相對而言較少見的腫瘤。雖然本質上是一種良性骨腫瘤,但局部對骨頭破壞的程度大、並容易復發。令醫師困擾的,部分的血管性骨囊腫好發在脊椎處,造成手術的困難。

 

另外更重要的,血管性骨囊腫在影像學上有時不容易與其他良性甚至惡性的骨腫瘤(如骨肉瘤)做區分,因此臨床上常見造成錯誤的治療而導致醫病雙方的遺憾!

 

別名

中文:無 

英文:無

 

血管性骨囊腫的臨床症狀

因為血管性骨囊腫會造成較嚴重的骨骼破壞,因此大多數的病患均有疼痛的現象。 若腫瘤體積較大,病患便會在患部摸到腫塊。若症狀持續一段時間,會因為患部不敢受力而導致肌肉萎縮與關節活動受限。更嚴重時,會併發病理性骨折。
 

發生機率


血管性骨囊腫是一種偶而會見到的良性骨腫瘤。大約佔骨腫瘤中的 2.5% 至 6%,根據統計,大約每一百萬人口平均一年會有 1.4 例新發病例。在台北榮總骨骼治療研究中心而言,大約兩三個月的門診,可以新診斷出ㄧ位病患。在整個良性骨腫瘤中,算是比較不常見到的。

 

性別與年齡


血管性骨囊腫在女性發生的機會高一些,約佔55%。年齡多發生於小於20歲的青少人身上。
 

 

腫瘤位置


人體許多骨頭均有可能發生血管性骨囊腫,但一般較好發在脊椎(16%)、股骨(15%)、肱骨(7%)與脛骨(15%)處。若發生在脊椎時,則可能因為腫瘤往外生長而壓迫到神經,而造成病患嚴重的神經功能受損。 

大多數的骨腫瘤多發生在『幹骺端』,而血管性骨囊腫也相同,但是因為血管性骨囊腫常常會往『骨幹』處延伸,因此常常會同時侵犯『幹骺端』與『骨幹』。 (按:醫學上,我們將骨頭分為骨骺(epiphysis)、幹骺端(metaphysis)與骨幹(diaphysis)。『骺』的正確唸法為 『ㄏㄡˊ』,但臨床上我們習慣唸『ㄍㄡˋ』)
 


脊椎處之血管性骨囊腫

 

血管性骨囊腫影像學表現


血管性骨囊腫在X光片下,會看到在骨骺與骨幹之骨頭,會出現一個多囊狀(multicystic)、偏一邊之蝕骨性的病灶(osteolytic lesion)。因為血管性骨囊腫的生長速度較慢,所以雖然其破壞骨骼結構的能力很強,但通常不會像巨大細胞瘤一樣造成皮質骨的破裂(destruction),但是卻會造成皮質骨的薄化(thinning)。因為皮質骨能提供骨骼結構的支撐,因此血管性骨囊腫常會造成病理性骨折,這個特性與單純性骨囊腫相同。而與單純性骨囊腫不同的,因為血管性骨囊腫活性較強,因此X光中有時可以見到骨膜外反應(periosteal reaction)。另外部分血管性骨囊腫在X光片會有另外一個的特性,即是當他慢慢的生長一段較長的時間後,骨骼會被血管性骨囊腫漸漸的撐大,如吹泡泡一樣的膨漲起來。

另外在MRI下之檢查,我們可以在血管性骨囊腫中見到非常典型的液面層分界(Fluid-fluid levels)。因為血管性骨囊腫中含有非常豐富的血液, 因此當病患平躺進行MRI檢查時時,此時積在空腔中的血液便會因重力而分層(血球在下與血清在上),因此產生了所謂的液面層分界。
 
 
(上圖左)液面層分界。遠端股骨之血管性骨囊腫 。  (上圖右)液面層分界。距骨之血管性骨囊腫
 
病理學


在手術過程中,當我們進入到血管性骨囊腫中時,會發現有一堆血液從囊中流出,我們稱此為“一袋血現象”『a bag of blood』。另外在手術刮除時,會見到許多軟軟爛爛的組織(請見下圖)。在顯微鏡下的觀察,會見到相當多的血液,而其中會散生著部分較扎實的區域(solid areas)。這些區域中,可以見到許多的巨細胞與正在進行分裂的纖維細胞。


 

病因

 
 

次發性

由其他骨腫瘤之『部分結構』中轉變而來

原發性

因基因的變異而在正常骨骼長出腫瘤



血管性骨囊腫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次發性(secondary)的血管性骨囊腫,第二類為原發性(primary)的血管性骨囊腫。兩種血管性骨囊腫約各佔一半。 

次發性(secondary)的血管性骨囊腫是指由其他骨腫瘤之『部分結構』中轉變而來。也就是指說在某種腫瘤中,會有血管性骨囊腫。一般常見的『某種腫瘤』,包括巨大細胞瘤、骨母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非骨化纖維瘤與纖維發育不全等。 

相反的,所謂的原發性(primary)的血管性骨囊腫便是與其他腫瘤無關,自己形成的。而主要形成血管性骨囊腫的原因,在於基因的變異。在2004年,相當特殊的由美國多家知名醫院包括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Boston; Mayo Clinic, Rochester;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Boston;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Boston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Boston 共同聯合發表一篇文章在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中,他們發現了血管性骨囊腫之基因變異問題。相關的資訊,我整理如下:

血管性骨囊腫形成之基因變異機轉
/
     
    血管性骨囊腫之基因變異,主要是發生在第十六對於第十七對染色體上。


    第十六對染色體 q22位置上,為 CDH 11 基因。


    CDH 11 基因的功能,主要與鈣離子相關之細胞黏附性、骨分化有關。


    第十七對染色體 p13 的位置上,為 USP6 基因。


    SP6 基因的功能非常多,主要包括細胞移動、轉變與發炎反應。
     

    血管性骨囊腫,起因為第十六對於第十七對染色體發生基因轉位(translocation)



    這個基因轉位的發生,產生了一種 CDH11-USP6 的融合基因 (CDH11-USP6 fusion gene)。


    CDH11-USP6 融合基因會促進 MMP-9 與 VEGF 的表現。


    MMP-9 與 VEGF 會造成 osteolysis, inflammation and vascularization。


    因此造成血管性骨囊腫的發生。

 

血管性骨囊腫會惡性轉變嗎?

血管性骨囊腫雖然轉變成惡性的機會不高,但是初期的判斷與惡性非常難區分,必須相當的小心!

by PQ Wu


原發性的血管性骨囊腫而言,基本上是造成惡性轉變機會相當低。僅在部分零星的報告中,機率大約 1%。當血管性骨囊腫病患接受過放射線治療後,可能會誘發惡性轉變。在2005年,德州的Scott & White Memorial Hospital and Clinic曾經發表兩例血管性骨囊腫病患轉變為骨肉瘤之病例。(*) 在我們中心,於2015年也治療過一位由血管性骨囊腫轉變為高度惡性骨肉瘤之青少年。而在次發性之血管性骨囊腫雖然會相當容易與惡性骨腫瘤同時發生(tumor with aneurysmal-bone-cyst change)
 

病例分享:七歲女孩,左肩血管性骨囊腫經治療,七年後轉變為血管型惡性骨肉瘤


 
與血管型(telangiectatic) 骨肉瘤之區分

我相信,作為一位骨腫瘤醫師,當要診斷『血管性骨囊腫』時,心中都會忐忑不安,並浮現一種可怕的惡性腫瘤,血管型骨肉瘤(telangiectatic osteosarcoma)。這兩種腫瘤,在初期時,不論是在X光、MRI,甚至切片均相當難分辨! 其實許多良性腫瘤之間也不容易區分,但影響不大,都是手術清乾淨即可!但是一旦誤判了血管性骨囊腫與血管型骨肉瘤時。輕則失去病患一條肢體,重則一條生命!這些例子,不論是在各全球骨腫瘤會議,或在骨腫瘤醫學期刊中,也相當多次的被報告!因此在我們臺北榮民總醫院骨骼肌肉腫瘤研究中心中,只要是遇到『有點奇怪』的血管性骨囊腫,便會非常的小心。在手術中進入腫瘤之前,我們會先開一個小傷口將裡面的腫瘤標本送冰凍切片,確認無誤後才將傷口開大,繼續手術。但即使這麼小心的情況下,還是可能有誤判的情況。
 
 
血管性骨囊腫手術治療
 


血管性骨囊腫的手術,是絕對需要的!手術的步驟包括病灶內的腫瘤切除,切除後之輔助治療與骨移植三個步驟。這三個步驟,我分別於三篇文章中詳述,大家可以點下方的連結進入。
 

 

經皮注射治療四環黴素


前面我們有提到過,血管性骨囊腫容易發生在脊椎中,並可能造成神經壓迫。加上血管性骨囊腫本身是一種容易復發之腫瘤,因此醫師常對於脊椎或是骨盆之血管性骨囊腫感到束手無策。在2013年時,Ohio Stat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提出了一個方法。他們將一種很傳統的藥『四環黴素,Doxycyclin』直接經皮打入病患的血管性骨囊腫之中。他們報告20位病患經驗,其中5位是在脊椎處,在平均追蹤 38個月後(最少24個月),僅有一位發生復發!對於過往相當難處理的脊椎與骨盆之血管性骨囊腫,竟然可以靠皮下注射的方式來治療,這種結果,相當另人振奮! 

而使用四環黴素來治療血管性骨囊腫的機轉是什麼呢?在前面我們有提到過,血管性骨囊腫的生成是因為第16與第17對染色體發生基因轉位(translocation)而產生 CDH11-USP6 融合基因。此融合基因會促使 MMP-9的功能,而導致腫瘤的發生。而四環黴素的效果,在於可以抑制 MMP-9 的功能而來消除腫瘤。 

但是相當可惜的,這種針劑型的四環黴素,因為某種原因目前已經退出台灣市場了,雖然價錢非常的便宜,但在台灣已經買不到了!所以台灣的血管性骨囊腫病患,目前無福接受這樣的治療!我想這是我們台灣的健保醫療制度需要省思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