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博貴 醫師 / 醫學博士
前面文章有提到,當我們將惡性骨腫瘤行腫瘤廣泛性切除手術後,會產生相當大的骨骼缺損,對於這個骨缺損,骨科醫師必須給予適當的重建,才能恢復病患良好的肢體功能。而肢體重建的方式,在目前的常見的醫療技術共有三種:

生物性重建

 

  • 異體骨
  • 冷凍自體骨
  • 放射線自體骨

 

腫瘤型人工關節

金屬製人工關節

生物性重建+關節

異體骨、冷凍自體骨與放射線自體骨為主體,組裝人工關節。



在一篇文章,我們來來介紹一下什麼是生物性重建。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這一部影片,應該對這樣手術技術,能有清楚的了解。

 


生物性重建這個名詞,是相對於腫瘤型人工關節,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生物性重建是使用『真正的骨頭』來填補骨缺損,而腫瘤型人工關節是使用金屬替代物取替代我們的骨缺損。而正『真正的骨頭』來源包括使用異體骨(allograft)或是自體骨滅活(recycled autograft),我們會在下面的文章做敘述。 
 
生物性重建的過程,我們可以先用下面的圖示,先做簡單的解說:
 

第一步:膝蓋上方的惡性骨肉瘤。

第二步:手術將腫瘤完整的廣泛性切除。


第三步:骨骼的重建,選擇真正的骨骼進行重建,而非金屬的腫瘤型人工關節。

第四步:同一次手術中,將真正的骨骼,重新移植回病患體內。


第五步:手術後初期,可以見到移植進入的骨骼,與病患原本的骨骼會有一個間隙。此時需要鋼板固定,並小心保護。

第六步:平均手術十個月,可以見到原本的骨骼間隙,已經新生正常的骨細胞,此時結構完整,病友可以開始從事正常運動。
 

   
臺北榮總骨腫瘤中心95%病患是採用生物性重建!

在臺北榮總骨腫瘤中心,我們有95%以上的病友,是採用生物性重建來做骨骼重建。原因為何呢?為何我們不用對醫師而言比較輕鬆、愉快的腫瘤人工關節呢?原因就是生物性重建採用真正的骨骼!而這『真正的骨頭』擁有兩樣最重要的優點: 

重建病患的骨本

使用含蛋白質,會自行活化的骨骼,來重建骨本。這樣骨骼才用得久!

生物性的癒合

移植的骨骼,藉由幹細胞、骨細胞的生長達到癒合,這樣骨骼才用得久!



由於這兩個優點,生物性重建一直是我們台北榮總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最常使用的重建方式。我會在下一個的章節『生物性重建優點』當中,來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